今天焱律师想跟您聊聊,父母给子女出资买房这点事!如果您感觉:“怎么和我们家的家务事有点像?”那可就说对了,有儿女的必有父母。可怜天下中国父母心, 给子女买房,那是父母认定的责无旁贷的人生大计!只要咱还是个华人家庭,那么父母和子女间总有那么一丝一缕的房产法律事!请您无需对号入座, 只把原理记起来,日后,如果遇到问题,多想想焱律师的思量。
移民家庭不容易
华人移民迁徙海外,多是一人先行,孤军奋战,打拼立业!移民家庭往往面对诸多困境、迷惑、未知…. 当环境改变,彼此对生活的信心和对另一半的期许出现了落差,偏离了真实的人生轨道。出现婚姻家庭危机之时,既少了能说话的知心友人又远离了父母亲朋,更没有了街角的居民委员会的稀泥职能。迁徙本身的艰辛夹杂着文化的摩擦,法律的冲突,和个体意识的螺旋式撞击,进而体现在了移民群体的高离婚率,高家暴率,高家庭问题上。
焱律师认为:在跨境婚姻法律实践上,完全套用加拿大的法律规定来解决移民群体的法律纠纷并不可取!移民群体里的“普法“工作尤为重要!而族群里的族裔律师则首先肩负着特定群体的“普当地法”的首要职责!
家庭法的真实案例
最近事务所处理了这样一件烦心的家务事:
一对父母在几年前将自己的小房出售,拿回来的钱都给了儿子购买了新房,登记在了儿子自己名下。基于承诺养老送终,父母当下也认为无任何不妥。开开心心换了新房,举家搬入。谁承想,这多年下来,由于生活习惯不同、隔辈儿的代沟越来越加剧、婆媳关系的不融洽,种种原因,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。最终,老两口被迫搬离了儿子名下的房产,客居他人家。
中国人的父母为何愿意出资给子女购房?
文化使然, 我们的传统文化,养儿防老,中国的社会体制下,父母老了通常是和成年的子女一起生活,直到终老。
相比较下加拿大的养老文化,社会形态养老模式在加拿大更被推崇,本地也有着众多慈善养老机构:孟尝基金会、颐康养老机构、耆晖基金会等等诸多类似的养老慈善组织。加拿大将养老作为社会的主要义务之一,也就难怪:“生一个儿子,老了有人管”这样的观念在加拿大是不盛行的了。
焱律师事务所参观耆晖基金会
然而, 如果我们老了, 我们更愿意和谁住在一起?谁送我们最后一程?有子女的父母,一定也是非常的矛盾:即希望老了老了,仍然能够和心心爱的孩子们永远在一起,却又怕年老色衰的我们,给孩子们增加了负担,影响了她们的小日子!
所以,怎样弥补啊?
买个房资助了小家,也可以换得些心安!买个房,和孩子一起住在自己的家里,老了还有儿孙满堂,足矣!
父母老了住哪里?
生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,父母与子女隔着一代,生活方式多有诸多喜好差异。带孙儿的理念那更是个火药存放地,高危易燃!更何况婆媳大战,古今中外,皆是传奇。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往往也是两面不逢源,四面皆楚歌啊。
您都矛盾激化到:每天晚上为第二日一早号角就开战的激昂,拿捏的睡不着觉的,这日复一日的,焱律师看到过:老丈人为了和姑爷斗,清晨四点必锅碗瓢勺奏鸣曲的;恶语相出必拔刀相向的;惊动警方上门,一方被带走的。都这样了,家中的老人们,还会愿意和您一起住吗?您肯定是不愿意和他们一起住的。那还用问吗?
写给孩子们
当父母出资买房给您,这个房子就是您的吗?
在加拿大有一种法律关系叫做:代持!Equitable Trust!房子虽然是您的名,但是,如果法律认定的事实成立,这个房子,虽然在您的名下,那可真的不是您的财产所有权。
父母有条件地将房产挂在您的名下。于情,这个事是个附条件的赠与:是给家庭幸福美满的儿媳妇的。因为我儿子的选择,也是我们做父母的选择。
姑爷、儿媳妇们:如果您已经有了离心,走的时候尽量不要把伤害留给隔辈儿的老人们。如果是人家养老的唯一住房,请手下留情。
写给父母们
给出去的就是泼出去的水!
有个真实的婚姻案子, 老丈人出资,种种家庭原因考量,房子登记在了已婚的儿子名下。(哪家不是?) 婚后不到三年,儿子儿媳婚姻破裂走上加拿大的大法庭。离婚官司走五年,两口子打离婚,远在中国的老丈人要作为第三方列席诉讼。披露过去关于房产持有期间的所有财务报告、中国和加拿大的收入证明、聘请加拿大本地律师代为维权提告。个中曲折心酸,请大家酌情处理。
嚣张的儿媳一方律师申请加拿大的法庭加快审理程序,先要法庭作出将婆婆从房子里驱逐,挂牌上市该房产,滞留售房款待法院作出离婚判决!
大家觉得:加拿大的法庭会判决支持儿媳的卖房主张吗?当然没可能, 人家老太太可还住在自己老公出资购买的房里呢!
父母们:如果您担心子女婚姻有变故,过早地将房产赠与给子女。那么,日后涉及到子女的婚姻问题, 房子,归谁,要听法官的。
说了这么多,您应该知道,这情感的事,是双方面的。婚姻法、家庭法,本来就是关着门里的家务事。法里有情,但执法无情。非要用法律的矛去攻击,盾去防御。家人间必因情所痛。所以,家务事,最好的良药,应该是情理!晓之以理!礼数不周的,需要多学习。请多听焱律师一席言,少一些人世间的纷争!